蘋果與 USB 間的愛恨情仇:符合蘋果需求才是標準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3 月 23 日 | 分類 Apple , iOS , iPad
apple 2015 event 8

過去幾十年,蘋果與 PC 幾乎沒有共用的硬體連接埠規格,PC 用列印埠連接印表機,用 PS/2 連接鍵盤與滑鼠,而 Mac 用 SCSI 連接硬碟,用 ADB(Apple Desktop Bus)連接滑鼠和鍵盤,就連接數據機用的序列埠,形狀都不一樣。蘋果為何決定從善如流,甚至在新的 MacBook 裡搶先啟用 USB Type-C 呢?



1998 年,蘋果的 iMac 用 Intel 開發的 USB 埠取代了原本的連接埠,這項大膽的舉動震驚了電腦界,USB 打破了 PC 與 Mac 間的藩籬,從此成為「標準」,小到我們床頭的鬧鐘,大至民航客機,上面都看得到 USB 的蹤影。然而,蘋果怎麼會甘於讓 USB 成為連接埠之王,特異獨行的蘋果,為了不讓 USB 專美於前,為了讓 USB 從美麗的 Mac 電腦上消失,蘋果選擇了比 USB 更早開發,被廣泛使用在攝影機和 SONY VAIO 上的 FireWire(IEEE 1394)。

FireWire 有著更高的資料傳輸速率,同時也是初代 iPod 的關鍵,也因為 FireWire 的高速傳輸,讓 iPod 能和當時市面上的 MP3 播放器有所區別,僅管如此,當蘋果決定讓 iPod 支援 Windows PC 時,還是將 FireWire 改為當時為其競爭對手的 USB 2.0 。

蘋果從未擁抱過標準規格,30-pin 接頭、接下來用在 iPhone 5 的 Lightning,讓蘋果最熱賣的行動裝置成為當今世上唯一無法用 micro-USB 充電的裝置。回到 Mac 電腦上,USB 3.0 再度取得上風,而蘋果卻再次推出新規格-Thunderbolt。

和 Intel 聯手打造的 Thunderbolt 達到了傳輸速度的巔峰(雙向10Gb/s),因為其優異的傳輸速率,讓它取代了原本專為視訊輸出設計的 DisplayPort,同時可向下相容已消失殆盡的 FireWire 介面,蘋果在獨佔 Thunderbolt 技術一年後,Thunderbolt 的命運甚至比當年的 FireWire 還要淒慘,各種昂貴又不實際的基座產品(Docking)無法受到消費者青睞,最後還是成為少數使用者才會添購的設備。

2015 年,Thunderbolt 又被蘋果從最新的 MacBook 上移除,取而代之的是最新的 USB-C 接頭,有趣的是,蘋果已經可以讓 USB-C 接頭支援 DisplayPort 視訊輸出,但卻無法支援 Thunderbolt。此舉一出又讓週邊廠商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又有新的規格可以賺錢,憂的是過去已經準備支援 Thunderbolt 的外接硬碟產品們接下來又該往哪裡去。

從 USB 被發明以來最大規格的更新:USB Type-C,成為最輕薄的 MacBook 的新寵,身兼資料、視訊與電力供應數職的 USB-C,勢必得渡過一段不短的轉換期,這也是自蘋果發表 MacBook Air 以來,第二次縮減介面,只是程度更大,連獨家的 MagSafe 都捨棄,將所有外接功能交給一個 USB-C 處理。

就像蘋果在發表會裡暗示的,他們希望使用者過著「無線」生活,最好連耳機都用藍牙,我們可以想見接下來 USB-C 規格的「章魚線」(一個 USB-C 對多個裝置)和 HUB 產品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蘋果與使用者間,勢必也將有一段過渡期,而蘋果深深擁抱 USB-C 的行為,也讓我們更明白,蘋果不是不願意標準化,而是在等待標準符合它的需求,為了達到此一目的,過去所有的努力,都能毫不猶豫的拋棄。

只是,如果過二年,蘋果的筆電捨棄了 USB-C 只剩下一個 Thunderbolt 3 ,我們應該也不會意外就是了。至於 iPhone 跟 iPad,就讓我們靜觀其變吧,說不定 iPhone 6S 就把 Lightning 換成 USB-C 了。

(資料來源/APPLE AND USB: A HISTORY OF ADOPTION, ACCEPTANCE, ACQUIESCENCE)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Blake

Blake

機器人三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可惜的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會傷害人類的,只有人類而已。
Blak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