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通訊自由安全的 Telegram,重隱私使用者最愛的 IM 軟體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3 月 26 日 | 分類 APP , 網路 , 資訊安全
telegram-logo-with-bg-img-top

幾乎任何軟體工具發展到後期就會不可抑制地變得臃腫。比如微信、微博、Facebook、Twitter,最初的目標是單純的,然而隨著商業化的需求隨之而來,產品功能不可避免地增加,而團隊的注意力被新功能所吸引,對核心體驗反而開始缺乏照顧。一名追求產品美感的創業者向我感嘆:「太多公司的產品被財報綁架了。」



最近在開發者圈子裡,還有創業者圈子裡,使用的越來越多的 IM 工具 Telegram 或許可以一直改善即時聊天的互動體驗,而不會被商業化的目標而稀釋產品的目標。在官網上,它稱自己將是一款免費的非營利產品:

Telegram 沒有營利的打算,它永不銷售廣告,不接受外部投資。它也不會被收購。

換言之,Telegram 無論內部還是外部,都不會承擔財務目標。在不談錢就傷感情的科技創業圈裡,作出這樣的承諾的產品簡直是異數,但您不得不承認,這樣做很有種。Telegram 的資金主要來自 Digital Fortress 基金會的贊助。這家基金會的背後是 Pavel Durov,歐洲最大的社群網路 VK 的創辦人,常常被譽為是歐洲版 Mark Zuckerberg。在俄羅斯國內,他以跟普丁唱反調而著稱。

 

特立獨行的創立者

Pavel 的經歷也算傳奇。他 21 歲時創辦 VK,截止 2014 年離開俄羅斯,這家社交網站的每月活躍使用者已經高達一億。——關於離開俄羅斯這件事,也值得一談。2014 年 4 月 1 日,他發表了一次公告,聲稱他將卸任公司 CEO 一職,大多數人以為這是愚人節玩笑,結果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人目瞪口呆。在 4 月 16 日公開拒絕為俄羅斯安全部門提供 Alexey Navalny 相關的資料後一個星期,也就是 4 月 21 日,他突然間宣布被公司開除了。之後,經歷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他帶著 12 名程式設計師在德國柏林落腳。

個性鮮明,在瞭解 Pavel 的事蹟後,很容易得出這個印象。他曾經把現金折成紙飛機,從莫斯科的辦公室拋向外面的大街上,然後看著街頭人群爭搶的情形,一邊大笑一邊用攝影機拍了下來。然而,他也不缺乏改變身邊社會的勇氣,他曾經發表宣言,希望改善俄羅斯的現狀,而且在俄羅斯民間越來越熱衷於討論出國的時候,他還是多次表示將一直待在俄羅斯,直到被迫離開。

現在,與 VK 脫離了關係(他曾經發誓不會放棄自己的股份,佔 VK 12%)的 Pavel,一門心思撲在了 Telegram 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毫不諱言,稱「開發 Telegram 最重要的理由,是為了建構一個避免俄羅斯安全機構介入的溝通方式。」

或許自從創立 VK 之後,就一直遭到俄羅斯相關部門的騷擾,所以從 2013 年 Pavel 第一次讓 Telegram 上線之時,就提供了私密對話模式。處於這個模式下,Telegram 為一對一的聊天提供點對點(Point-to-Point)加密,而且聊天紀錄不會保留在伺服器上,除此之外,還可以設定聊天紀錄定時銷毀。官方稱,點對點的加密模式是基於 256 位對稱 AES 加密,RSA 2048 的加密和 Diffie-Hellman 的安全金鑰切換式通訊協定。

 

Telegram 希望徹底保障使用者的通訊安全和自由。許多社交網站註冊了之後就難以刪除自己的帳號:

  • 故意設定門檻,讓使用者難以刪除自己的帳號。
  • 或者,即便使用者刪除了帳號,他在社交網站上上傳過的資料被偷偷地保留了下來。

但在 Telegram 上就不會這樣,想刪除帳號,只需要一個按鈕就搞定,刪除了自己的帳號之後,所有相關的資料也都銷毀,不會在網路上留下蛛絲馬跡,被別人利用。在 Twitter 上,有人說「Telegram 這樣的做法實在太不 Big Data 了。」

對於中國以外的使用者而言,Telegram 除了可以保證聊天的內容不會被協力廠商得到以外,可傳輸大小高達 1.5 GB 的檔案,聊天紀錄可以在多平台同步(Telegram 提供了桌面客戶端),以及無需智慧手機也能使用,都有相當的吸引力。

telegram-stickers-screenshot-2015-0325

 

注重聊天安全性

而對於中國部分使用者而言,Telegram 的魅力則更多地來自「逃離微信」。由於中國的社群文化是「公私不分」的,所以微信通訊錄在膨脹的同時,許多自己不關心的雜七雜八資訊也出現在微信朋友圈上。還有就是會被一群人拉去不同的微信群裡,裡面盡是一些陌生的朋友。當然,對於有「產品潔癖」的人來說,微信的臃腫也成為了嫌棄的地方。

當然,不見得所有人的微信都呈現這樣的狀態,大部分人的微信好友數量不破百,每天發朋友圈的頻率是 1 到 2 則,所以只有成為社交節點,才會被中國式的「面子」社群文化以及開放的網路所捆綁。所以,率先使用 Telegram 的中國使用者,正好是活躍網路創業者不足為奇。——他們對聊天的安全性也十分注重,畢竟有些溝通內容會涉及商業機密。

telegram-screenshot-01-2015-0325-480x480
telegram-screenshot-02-2015-0325-480x480

 

Telegram 另外一個讓人感到特別的地方是,團隊的真正產品似乎不是 Telegram 這款 IM 類 App,而是它背後所依託網路傳輸協定 MTproto。後者由 Pavel 的兄弟 Nikolai Durov 研發。Telegram 並不介意別人將自己的產品拿去修改和使用,它在所有平台上的客戶端都是開源的,原始程式碼放在官方網站上供人下載,以及修改(遵循 GPL v3 授權合約)。從比特幣投資者變成天使投資人的李笑來,最近就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開發了一個基於 Telegram 的協力廠商客戶端 Dove。

李笑來說:「(我)覺得 Telegram 挺開放的,未來可能在這上面長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另外,總體上,它是個比較讓人喜歡的軟體。」

 

不過,Telegram 的服務端是閉源的。

看到 Telegram,我總不自禁地將它與 App.net 相互比較。後者也由理想主義者創辦,想法是希望透過付費的方式,維持社群網站的營運,而無需依賴廣告收入。它所針對的是日漸的商業化的 Twitter。App.net 也很重視生態,它開放 API,讓開發者開發協力廠商客戶端,不過這樣的舉措似乎並不奏效,App.net 最後連工資都發不出去。

Telegram 背後的 Pavel 的資金更加充足,而且長期目標也很不一樣。Telegram 客戶端的開源與服務端的閉源,都似乎表明 Pavel 更加在意的是 MTproto 通訊協議,Telegram 只不過是一個承載這個通訊協定的產品,或者又稱之為「母體」,後來那些基於客戶端所研發的衍生品,將擴大 MTproto 的使用者群體。

現在還很難想像 Pavel 會如何運用 MTproto,畢竟一個可以創造一億使用者社群網路,而且如此特立獨行的人,他腦海裡的想法本來就就很難簡單定義。不過,Telegram 現在似乎正在著手改進即時聊天中的體驗,最近上線的新版為群組聊天提供了「提及別人」以及 Hashtag 的功能,方便多人溝通,以及歸納話題。

Telegram 正在快速成長當中,或許重視隱私的您,也有興趣試一試。

 

(本文由《愛范兒》授權轉載)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