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UTEX 2015】穿戴裝置 App 的現在與未來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06 月 04 日 | 分類 APP , iWatch , 物聯網
1-624x302

穿戴式裝置的出現,讓開發商們開始重新思考,關於「App」該如何呈現在這個和使用者最接近卻最疏離的裝置上。Google Glass 正準備重新來過,各種運動手環、智慧手環還只停留在通知和提醒上,Android Wear 和 Apple Watch 的出現,開啟了新的思惟,但到底新的趨勢會是什麼模樣?



手機的第二螢幕

不可否認,智慧型手機已經是我們每天生活著最常面對的「螢幕」,然而手機尺寸越做越大,很多時候我們都迫必需要放下手邊的事情,拿起或拿出手機,看看那些或許一點也不重要的「通知事項」。訊息爆炸的世代,我們彷彿被手機制約,用各種通知訊息與狀態更新,吸引我們的注意,佔據我們的生命。過去,智慧型手機成功成為電視的第二螢幕,我們除了可以用手機操控電視外,還能透過網路與 App,取得更多電視節目或影片的資訊。然而穿戴式裝置,尤其是可以安裝 App 或是與手機 App 連動的智慧錶,就像手機的第二個螢幕,但我們不免好奇,這個「第二螢幕」是幫助我們跟手機斷開連結?還是把手機對我們的網羅,延伸到無窮無盡?

 

穿戴裝置 App 的現況

很可惜的是,現在在穿戴式裝置上仍未看到「殺手級」應用,目前看到的許多 App 應用軟體仍處在手機 App 延伸的概念,不論是 Apple Watch 還是 Android Wear,許多開發者的設計思惟都還沒能真正掌握「穿戴」的精髓。城邦文化 GM 行動內容事業處總編輯 Cliff 也和我們分享,在穿戴式裝置上的 App 開發現況與未來趨勢。

「技術早就不是門檻,對商業模式的想像才是重點。」Cliff 表示,現在幾乎已經不需要考慮要在 Apple Watch 上還是在 Android Wear 上開發 App,技術人材並不難找,難的是「創新」,照現在的情況來看,如果在開發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開發者應該還是會先在 Apple Watch 上嘗試,之後才會同步到 Android Wear 平台上。

2015特刊▲ Apple Watch 提供開發商相當嚴謹的設計規範。

Cliff 也分析到,現在市面上看到的幾乎都是「支援 Apple Watch」的 App,還沒有「原生專為 Apple Watch 設計」的 App 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說明了,現階段的開發者們,還在尋找跟摸索適當的切入點。然而有趣的是,現在有支援 Apple Watch 的 App 當中,有一些也讓人不解。「基本上現有的 App 還是以我們常用的 App 為主,但有些 App 並不適合用在 Apple Watch 上。」Cliff 補充。其實不只 Apple Watch,現在的穿戴式裝置,尤其是智慧錶,都還沒有將它們的潛力發揮出百分之百。

另一方面,在 Apple Watch出現之前,整個穿戴裝置產業,都在期待著 Apple Watch 能夠描繪出穿戴式裝置的未來藍圖,可惜的是,Apple Watch 雷聲大,雨點也不小,卻也還沒真正找到穿戴式裝置那個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未來在哪裡。不過,從 Apple Watch 與 App 的深度結合,反而讓人重新思考,究竟在穿戴裝置上的 App 應該是什麼模樣,而每個開發商也都試圖在 Apple Watch 上找到「Killer App 殺手級應用」的輪廓。

 

智慧錶需要原生的 Watch App 嗎?

事實上不論是 Apple Watch 還是 Android Wear,要開發「原生且專為穿戴裝置打造」的 App,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市場格局狹隘問題,再加上現在要推廣 App 的難度比過去高了不少,導致現在想要在 App 到手錶裡的時候,選擇會更加謹慎,除了每天一定會用到的應用之外,其他娛樂性的 App 幾乎很難被安裝到智慧錶裡。

舉例來說,除了極少數的遊戲(例如之前才推出不久的塔麻可吉電子雞)外,在智慧錶上要玩遊戲幾乎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在智慧錶上真正有機會的是跟物聯網相關的 App,像是健康測量、管理相關的 App,可以定時提醒你吃藥,或是注射胰島素之類的。另外針對老人家,常常有一種情況是到了下午就忘記中午的藥有沒有吃,這時候你透過智慧錶上的 App,就可以確認自己的藥有沒有吃,不會多吃或少吃。」Cliff 提到智慧錶上的 App 應用時表示,因為智慧錶是比手機更個人化,更貼近個人的裝置,所以在 App 的開發上,要更以人為本,跟使用者的日常生活結合,才有機會獲得使用者青睞。

2015特刊

▲ 在 Apple Watch App 的設計規範裡,也強調針對身心障礙人士的輔助使用功能設計。

Cliff 也說,「我覺得跟日常生活有結合的 Watch App 才是接下來應該要發展的重點,舉例來說像股票看盤的 App,這種 App 有不小的需求,但是如果你是開發商,要把你的股票 App 做到 Apple Watch 或 Android Wear 上的時候,你就不應該做成在手錶上看盤的 App,而是在你設定的股價等資訊發生的時候,可以即時提醒你,這就是同樣的 App 在手機跟手錶上該有的不同設計思惟。」

「說到底,穿戴式裝置,尤其是智慧錶,最該注重的三個層面,就是提醒、通知與個人化,把它當成手腕上的資訊中心。用這樣的思惟去設計 App,會是比較正確的方向。」Cliff 表示。

2015特刊

▲ 用最簡單的介面顯示最重要的資訊,才是穿戴裝置 App 應該有的設計思惟。

未來的應用趨勢

了解了穿戴裝置的過去與現在,那麼我們對於穿戴裝置的未來該抱持怎樣的想像?又或者我們根本不需要穿戴裝置?身為有史以來跟人類最親近的科技產品,穿戴式裝置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過去的科技產品從來沒有像穿戴式裝置一樣,引起跨產業的革命,而今,智慧錶的推出讓瑞士鐘錶工業開始思考,精湛的工藝要如何與科技結合;Google Glass 請到全球最大的眼鏡集團 Luxottica 幫忙設計新款 Google Glass。從來沒有一個類別的科技產品能像穿戴裝置這樣,登上一本又一本的時尚裝置,甚至出現在時裝週的伸展台上,穿戴裝置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科技產業,連帶讓時尚與設計產業都為它傾倒,漚心瀝血絞盡腦汁,無論如何都要跟它扯上關係。

先從硬體面談起,究竟什麼類型的穿戴裝置才會是未來的趨勢?Cliff 也分享自己的觀點表示:「目前看起來手錶仍然會是最適合的產品,像 Google Glass 這樣的產品,會有侵犯隱犯權的問題,這也代表了未來可能會有公共場所或表演空間禁戴的問題。再加上眼鏡類型的穿戴裝置的實用性不夠,同樣的功能在手機上使用會更有效率,消費性的應用並不需要用到眼鏡,在缺乏殺手級應用的前提下,唯一可能的出路或許是應用在軍事層面上。」

2015特刊

▲ 準備東山再起的 Google Glass,下一代產品也令人期待。

在平台方面,Cliff 認為,Apple Watch 目前的對手都太弱,以應用發展的趨勢來說,重量級的應用開發商應該還是會以雙平台的方式發展,而新加入或小型的開發商可能還是會先以 iOS 平台為主。主要的原因當然一部份是來自在 iOS 平台的營收目前仍高過於 Android,另一方面則是考慮到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從裝置的屬性來分析,iOS 平台沒有低階機種,但 Android 平台裡卻有將近一半都是低階的產品,在這個前提下會讓開發者更不容易開發出適合所有機型的應用,但 iOS 平台也不是沒有缺點,開發限制多和繁瑣的審查機制,對開發者來說也是問題。」

 

哪些應用適合出現在智慧錶上?

首先我們要先搞清楚一件事:「在智慧錶上不要想要有複雜的功能和操作」。如同前面所說的,首先,在有限的螢幕空間裡,使用者只需要看到當時「最重要」的資訊即可,其他多餘的訊息和功能都不適合做在智慧錶上。還有就是,需要長時間瀏覽的應用,也不適合做在智慧錶上,舉例來說像是社群類的應用,除非是跟即時訊息有關,否則在智慧錶上使用的體驗一定會很奇怪。想想,你會舉起手腕,然後打開 Instagram 一直看照片,或是打開 Facebook 一直看牆上的朋友動態嗎?不過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這些社群網站一定會讓自己的應用支援智慧錶,雖然不一定好用,但我們也可以觀望它們在智慧錶上的表現,或許在幾次改版之後,會讓我們更清楚社群結合穿戴式裝置會有什麼新火花。

另外要提到的是「操作」型的 App,這類型的 App 通常是我們手機上 App 的延伸,最近的例子像是 KKBOX 也支援在 Apple Watch 上控制播放,還可以顯示歌詞,而 Evernote 則是讓使用者可以透過 Apple Watch 獲得提醒訊息、語音輸入/記事,以及語音搜尋等便利功能,像這樣子結合硬體特性,讓使用者可以不用拿出手機就可以完成工作的功能,也會是未來穿戴裝置應用的趨勢之一。

2015特刊

▲ KKBOX 已經支援用 Apple Watch 控制音樂播放及顯示歌詞。

2015特刊

▲ Evernote 可以透過 Apple Watch 接收會議通知及搜尋記事。

最後則是物聯網相關的應用,包括智慧家居、安全監控等等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也是適合出現在智慧錶上的應用。例如原本是用手機開門、開冷氣,現在則是可以透過智慧錶完成,或是像飯店業者正在極力推廣的智慧門禁,現階段用手機藍牙配對成為房卡,未來只需要戴著智慧錶,手握門把就能解鎖,這樣的使用方式就遠比拿出手機來解鎖房門有效率。更進一步來看,未來的行動支付交易,也會讓交易行為從拿出手機變成舉起手腕,像這種可以簡化使用步驟,甚至讓使用者不用從包包或口袋裡拿出手機的應用方式,當然也會成為穿戴裝置在應用上的趨勢。

 

LBS 與待辦事項清單

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地理位置服務)這個類別需要特別提出來的原因,是因為目前的應用程式開發商,都對 LBS 充滿想像,但仍然沒有找到它的商機在哪裡。舉例來說,由蘋果主導的 Beacon,目前的應用看起來其實只是另一種打卡,「最適合 Beacon 的應用方式,就像是在大賣場裡,你想買的東西,可以透過 LBS 與 Beacon 清楚告訴你在哪個貨架上,是否還有存貨等等。」Cliff 表示,很可惜的是,因為 LBS 背後需要大量的資料庫支撐,如果更新的速度不夠即新,內容不夠完整,Beacon 的優點就無法發揮出來。

Cliff 也提到,「最理想的 LBS 服務,或許會是當你經過便利商店的時候,提醒你要繳卡費,或是在你經過麵包店的時候通知你麵包正在特價中。」

另外一種 LBS 的應用則是在交通上,「像開車的時候,手機大多都放在旁邊或是包包裡,這個時候 LBS 結合穿戴裝置的優點就顯現出來了,好比油量/電量即時監控,我們可以透過智慧錶看到剩餘的油或電可以跑多遠,附近的加油站或充電站資訊等等。」Cliff 說。

而另一個適合在智慧錶上發展的應用,則是 GTD(Get Things Done 待辦事項),下一場會議的時間地點、快速回覆會議邀請等等,透過穿戴裝置我們可以更快速地、更有效率地利用移動中的零碎時間來確認這些事情。在結合 LBS 後,還能做到經過某個特定地點是提醒使用者購物、繳卡費或水電費等等功能。

2015特刊

▲ 結合 LBS 的 SPG App 可以在你抵達飯店所在地區時,自動幫你辦理入住手續。

 

下半年是關鍵

關於穿戴裝置上的 App 設計,Cliff 也和我們分享他的觀察說到,「在 Apple Watch 正式開賣之後,今年下半年會有比較不一樣的變化,當然這不是表示想做什麼都可以,不過我們可以期待,在下半年可能會有新的切入點。」

事實上,包括 Mont Blanc、 TAG HUEUR 在內的許多精品品牌,都開始向科技業靠攏,將精品的質感和設計,揉合先進科技與工藝,試圖讓自己跟上這股由科技業引領的潮流。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樂見能夠有越來越多品牌加入穿戴裝置的行列。只是我們更期待的,是一個非買不可的理由,一個足以改變我們工作與生活的應用,否則到最後,不如傳統腕錶般富有收藏與鑑賞價值的穿戴裝置,也只是個把玩後束之高閣的高科技玩具罷了。

(本文轉載自 COMPUTEX 2015《物聯行動穿戴世代成形》特刊;圖片來源:各品牌)

延伸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Blake

Blake

機器人三法則:
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
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
三、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可惜的是,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會傷害人類的,只有人類而已。
Blake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