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 iMac 背後的故事

作者 | 發布日期 2015 年 10 月 15 日 | 分類 Apple , PC , 周邊
apple-imac-buystrip-hero-img-top

今年的早些時間,那個蘋果(Apple)設計 Macintosh 的最高機密實驗室被一個小危機折磨得不行:他們需要重新設計與新 iMac 電腦配套的那個滑鼠。這款名叫 Magic Mouse 2 的輸入裝置外型與前代類似,但是在內部和底部設計上完全不同,主要是因為蘋果需要把原來的鹼性電池換成可充電的鋰電池。



危機:滑鼠聲音不對!

apple-magic-mouse-2-mla02

 

到了整個工作流程的後期,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專門設計的內建鋰電池非常貼合,為避免與內建電池衝突而設計的天線也運作良好。

但有一件事完全無法接受。

滑鼠的聲音不對味。

當 Steven Levy 為 iMac 系列發表新產品而來,成為第一個進入輸入裝置設計實驗室的記者時,蘋果的工程部負責人 Kate Bergeron 和 John Ternus 給 Levy 講了這個故事。就像往常一樣,這次迭代介乎於小進步和重新發明之間。也增加了一些功能,來讓現在的 iMac 使用者、不爽的 Windows 使用者和猶豫的首次購買者掏錢。

這次最顯著的一個改變,是把 Retina 螢幕引入到蘋果全部產品線:較小的 21.5 吋 iMac 配備 4K Retina 顯示螢幕,而 27 吋產品均使用驚豔的 5K 螢幕。這些螢幕還用了一個引人注目的新技術,能顯示更豐富的色彩,更驚人的照片細節和更銳利的文字。

另外一個大改進,是全新的輸入外部裝置:無線鍵盤、觸控板和滑鼠。和以往的藍牙裝置不一樣,新款外部裝置拋棄了經常要換的一次性電池,使用了像 iPhone 和 iPad 一樣可以用 lightning 埠充電的鋰電池。

Magic Trackpad 2 還整合了 Force Touch 功能。該功能首先應用在 Apple Watch 上,後來分別出現在了 Macbook 和 iPhone 6s 上。(Force Touch 是一種用大力按壓代替點擊的技術,根據不同軟體有不同的效果。)新款 iMac 的微處理器和圖片處理晶片也得到升級,而價錢跟以前的型號完全一樣。不過就像所有蘋果的產品,對細節的強調已經近乎狂熱。

深夜,在蘋果總部幾哩外的一間不起眼的工作室裡,對滑鼠聲音的質疑引起了一陣驚愕。這是輸入裝置設計實驗室,員工們習慣把這裡稱作 Vallco Parkway:辦公室所在的街道名。外人很少走進過那扇門,門後邊是一系列不尋常的機器,專門對各種最新的蘋果硬體進行測試。它們被用來解決這個「噪音不對」的問題。

罪魁禍首似乎是那個在滑鼠底部小小的聚碳酸酯腳墊。蘋果生態系統產品和科技 VP Bergeron 說,「我們改變了底部結構,這影響了摩擦的聲音。」(那個部門名稱的意思是:您敲打的是她的鍵盤)

「當設計上一款滑鼠的時候,我們花了大量時間在測量腳墊、材質、幾何結構等事情上,所以當您在桌上滑動它的時候手感、聲音都很好。」Mac,iPad,生態系統和音訊裝置工程部 VP Terus說,「但是當您改變了產品的品質和共振頻率時,突然間我們之前喜歡的腳墊就變得不好用了。它不再是我們想要的了。」

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它改變了……某種聲音。」2001 年加入的 Ternus 說。「它們都會發出噪音,但這次聲音不對。我們需要找到對的聲音。」2002 年加入的 Bergeron 同意這種說法,「沒錯,那聲音不對。您就是沒辦法喜歡。」

蘋果能成為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公司有非常多的原因。比如提姆·庫克(Tim Cook)被譽為一個供應鏈大師,他內化了前任領導強力灌輸在公司文化中的對創新的專注:Jony Ive 因為把蘋果變為一個設計標竿而引起全球的追捧;蘋果的市場和品牌策略樹立了行業標準;設計傳統產品,桌面電腦的實驗室也是蘋果成功的原因之一。

硬刻細節。

一丁點不完美的噪音不會殺死一款產品,甚至連一個正式的 Bug 也算不上。但是蘋果的工程師們卻耗盡心思,確保新款 iMac 的 Magic Mouse 2 在滑過桌面時能發出更好聽的聲音。

phil-schiller-senior-vice-president-worldwide-marketing-apple

(▲ 蘋果全球產品行銷高階副總裁 Phil Schiller)

 

為什麼要為桌面電腦費力?

當然對 iMac 而言,更大的問題是:為什麼要在桌上型電腦費力?畢竟一個月前蘋果 CEO 庫克在炫耀新款大 iPad 時還曾說過:「iPad 最清晰地表達了個人運算的未來。」那意味著 iMac 將成為褪色歷史的遺跡?賈伯斯自己曾於 2010 年 5 月在 D 大會上也曾預言:「PC 的命運就像卡車,它們仍然會存在,但用的人會越來越少。」行動時代我們是否可以說:哪怕再耀眼的新款 iMac,也不過只是索然無味的運算機器?

「沒那麼簡單,」蘋果全球產品行銷高階副總裁 Phil Schiller 說,「我們身處一個美妙的時代,不同的產品在競相走進人們的數位生活。這很棒,我們熱愛這個時代。給消費者奉上的選擇背後,有我們漫長而深入的思考。

首先是 iPad,它能做許多您本來想在電腦上做的事情,功能是如此豐富,以至於人們會選擇把它當做主力運算裝置。它完全可以堪當其任,iPad Pro 更是如此。但這也不是所有人的選擇,也有人認為沒有產品能像 Mac 一樣滿足他們生活所需。」

事實上 Schiller 對於蘋果產品線有一整套哲學理論。粗略言之:理想狀態下,您應該用最小的裝置完成儘可能多的任務,然後才著手研究最大的裝置。

「他們都是電腦,每一台蘋果產品都為電腦增添了個性,每一台都擁有歷久彌新的簡約外型。手錶的任務是讓人在手腕上做更多的事,這樣您就不必那麼頻繁地掏出手機。手機的任務是擁有儘可能豐富的功能,或許能讓您不再需要 iPad:它應該一直為這個使命努力。

iPad 的任務應該是要變得足夠強大,讓您不再需要筆記型電腦。您甚至會說:『為什麼我會需要筆記型電腦?我可以加個鍵盤啊!我可以用 iPad 滿足一切需求。』筆記型電腦的任務是讓您不再需要桌上型電腦,它已經為此努力了十年。至於身處這條線索尾端的可憐的桌上型電腦,它的任務是什麼?」

iMac 的使命

「它的任務是去挑戰我們對電腦能力的認知,並變得越來越強大,不斷做出其他電腦都沒有做過的事情。強大的功能和性能就是我們需要桌上型電腦的原因。但假如桌上型電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與筆記型電腦競爭,變得更輕更薄,它就不需要那麼強大的功能和性能了。」

這就將我們帶回了 iMac 產品線。忽略賺錢主要靠大賣 iPhone 的事實,蘋果仍然把 Mac 當做生意裡重要部分:據 Schiller 所說,這款 iMac 意義重大。(每季度 Mac 銷量接近 500 萬台,但蘋果沒有將 iMac 數據單列出來。)「我們對 iMac 非常重視,」2001 年加入蘋果的 Mac 產品營銷 VP Brian Croll 說。

它的重要性超越了銷量,在聯合創辦人回歸後的蘋果復興時期,iMac 是「蘋果史」上一個至關重要的產品。新上映的《賈伯斯傳》以 1998 年的 iMac 發表會作為結尾也不是湊巧為之。在籌備發表會時 Steven Levy 曾與賈伯斯一起待過幾天,他明確指出,為消費者打造一款偉大的桌面電腦是絕對有必要的。「這是我們的靈魂。」他告訴 Levy。

某種意義上,螢幕驚豔的 Retina iMac 延續了過去的傳統。「螢幕是軟體的歌劇院,」賈伯斯在第一台 iMac 發表前告訴 Levy,蘋果在最新機型上打造了一個能容納《獅子王》的舞台。當然,自 2010 年 Retina 螢幕在 iPhone 上出現,早已注定新 iMac 將全線使用 Retina 螢幕。它在 2012 年加入了 Macbook,然後輪到 iPad 和 Apple Watch。「我們真的,真的想把 Retina 螢幕用在 iMac 上,那種感覺能讓人尖叫。」Ternus 說。

Mac 硬體高階主管 Tom Boger 向 Levy 解釋道,iMac 的螢幕不僅融入了高解析度,還擁有新科技支援下的寬廣色域。即使與目前售價 2,500 美元的 Retina iMac 相比,新型號仍然有提升。他說:「我們賦予新機更寬廣的色域,也就是說它們能顯示更多的顏色。」所有高階顯示器都力求展現人眼能辨識的所有顏色,做起來並不容易。

此前的業界標準叫做 sRGB,在可見光譜中捕捉了可觀的一部分。如今,蘋果的 Retina 螢幕能展示 100 % 的 sRGB 色彩。「我們非常自豪,許多顯示器根本不會追求顯示 100 % sRGB,因此這非常棒,」Boger 說,「大概十年前電影產業認為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因此他們創造了一種新的色彩標準:P3,比 sRGB 色域大 25 %。」由於支援 P3,這些 iMac 能展現更豐富的色彩。

apple-imac-color-spacese

 

「色彩是件大事,但之前我們沒有資源去做。」Ternus 說。蘋果拿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透過一種新的 LED 編碼方式輸出高密度的紅色和綠色,再透過色彩過濾器(color filter)完整呈現調色板上的色彩。另一個方案是一項叫「quantum dot」的技術,但由於工藝需要用到鎘這種有毒元素,便被蘋果否決了。「最終我們與 LED 供應商找到了方向(前一種方案),滿足了我們所有需求而且沒有環保缺陷。」

這個技術的一個問題是,對日常的使用者體驗能有多大的提升?在蘋果給 Steven Levy 看的特定照片 A/B 測試中,確實能看出區別,大色域最佳化的不僅僅是色彩,還有更豐富的細節。不過也別期望看到從 iPhone 照片中看出引人注目的區別:P3 效應只會在高畫素圖片上爆發,例如單反相機的 RAW 格式圖片。另一個影響體驗的問題是電影,目前您還不能從 iTunes 下載 4K 電影。

蘋果承認,P3 確實是針對專業市場的產品。

「專業人士對色彩的敏感度極高,他們能立刻看到變化在哪裡,」Croll 說,「消費者看了只會說,『天啊,我不知道為什麼,但它看起來更漂亮。』」

對於 iMac,多點觸控的正確答案是:外部裝置

不過,還有個東西顯然沒有在新 iMac 上出現:觸控螢幕。當微軟和其他公司堅信多點觸控應該延伸到螢幕上時,蘋果覺得這是完全錯誤的。「從人體工學的角度,我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我們相信在桌面電腦的使用場景,伸手使用觸控介面是不舒適的,」Schiller 說,

「iOS 從一開始就圍繞多點觸控體驗設計:您不需要滑鼠介面的那些東西,例如行動光標或是手指點不到的「關閉」按鍵。而 Mac OS 從一開始就是為「非直接操控機制」設計的。這兩個世界的區別是有意為之,這是件好事:我們可以圍繞每個世界的最佳體驗進行最佳化,而不會把它們揉在一起,成為『一個最小公約數』的體驗。」

說起微軟,Schiller 說他看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評,但沒有測試過上週發表的新產品。他提到微軟全面進入電腦硬體無疑是對蘋果一貫做法遲來的認可。「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在一次發表會上驗證了這麼多蘋果的經驗,並奉我們為黃金準則。這是很大的讚美。」

蘋果仍然堅持在全產品線上使用多點觸控:但他們相信在桌面上,觸控應該是把手放在桌面的體驗。蘋果把行動作業系統中的多點觸控手勢系統地引進桌面電腦外部裝置中,例如 Magic Mouse 和 Magic Trackpad。新輸入裝置內建了可充電電池,這或許是讓許多人記住這代 iMac 的亮點。「動機就是環保。」

Schiller 還提到,放棄時常需要更換的 AA 電池,蘋果「帶毒的腳印」會越來越少。新外部裝置只需充電兩小時就能提供一個月的續航,如果您不記得電量水平,只要連上 USB 埠幾分鐘就能保證您半日工作無憂。另外,那些曾為藍牙連接苦惱的人也會愉快地發現,滑鼠和鍵盤一插入就能瞬間匹配上。

為了在這些外部裝置裡安置電池,Mac 團隊需要重做大量的設計。直到現在,無線鍵盤和觸控板在最上方還都是有一個小小的捲筒型電池槽。它會決定整個使用者經驗,創造出蘋果人所稱的「跳水板」效果。

對於鍵盤來說,把電池槽移走,意味著蘋果可以在減少裝置體積的同時,把按鍵做得更大。「我們在今年早些時間,花了很長的時間來改進輸入裝置的技術,就像在 MacBook 上那樣。最後我們終於找到突破口,精確的按鍵、打字體驗確實是我們致力追求的。」Bergeron 說。

儘管 Magic Keyboard 的鍵帽比前一代大,但 Bergeron 向 Steven Levy 展示了一個擁有更大鍵帽的原型。「我們在這上面做了非常多的改進,以至於走向了一個極端,所以我們又稍稍地走了回來。」結果是產品具有了極簡風格。「我們在上面放置了儘量多的按鍵,而最大程度地減少了鍵盤的面積,讓它在桌面佔據更少的位置。它比前一代輕,但依然堅實。」

Magic Trackpad 2 的設計做出了天翻地覆的大改。它的觸控面積比上一代大了 29 %,足以應對 iOS 生態中的多點觸控體驗。「完整的觸控體驗要求一個更大的觸控板,」Croll 說。「我們相信 iMac 會是非常好的觸控裝置:當您的手臂平放在桌面。」因為它可以放在任何地方,無論使用者點擊哪裡都能得到相同力度的回饋。另外它由高品質的玻璃製成,並通過了落下測試。但能夠支援 Force Touch 可能是它最重要的特色,因為該功能進一步融合了電腦和手機的體驗。

事實上,把 Froce Touch 帶到電腦是 Schiller 的想法,他希望把一個功能帶到蘋果全部的產品上。蘋果第一次有這樣的想法是在它的手錶上,今年帶到了 iPhone 上,而現在是 iMac。「我們事實上是一個整合的隊伍,」Croll 說。「開發 iOS 的人同時也在開發 OSX,所以他們的大腦中同時裝著兩個產品。」

iMac 可能是卡車,但蘋果正在確保它擁有運動型汽車所有的賣點。

Apple_4K-5K-Retina-iMac

 

蘋果發表節奏背後的邏輯

蘋果是如何更新產品線的呢?Steven Levy 在裝置設計實驗室看到的東西足以幫忙解答這道謎題。儘管在外界看來,蘋果遵循著嚴格的產品發表時間表,但高階主管們堅定信奉著 Orson Welles 原則:時機成熟前產品不會發表。(譯註:Orson Welles 是一位美國演員,曾在一個葡萄酒廣告中說:「時機成熟前,我們一瓶葡萄酒都不賣。」)

以新的 iMac 為例,新功能背後的動機各有不同:Retina 螢幕代表可行性,Force Touch 代表必要性,棄用一次性電池則代表虛榮心。還有摩爾定律帶來的更快、更便宜的元件。(另有一點:結合了硬碟和快閃記憶體的 Fusion Drive 技術帶來快速、大容量的儲存空間,自發表以來價格降低了不少。)

儘管沒有明確時間表,一旦開發時限設定,團隊就開始用專注於讓產品走出實驗室。在開發新 Magic Mouse 的時候,研發人員發現滑鼠按鍵的聲音不對,這意味著他們需要「好聽的」解決方案。

幸運的是,蘋果在 Vallco Parkway 實驗室中有大量的機器可以用來解決這些問題。有台機器專門用來測量滑鼠在不同表面上的摩擦力;有台機器可以將鍵盤或滑鼠放在隔音環境中,非常精確地測量噪音的來源。在「噪音不對」的案例中,他們發現噪音來自新滑鼠腳墊與平面的摩擦。

舊款的 Magic Mouse 與桌面的接觸面積很大,不過這樣的設計在新的 Magic Mouse 上效果並不好,Bergeron 說:「新款 Magic Mouse 的滑動黏滯感比較強,雖然也在合理範圍之內,不過不是我們想要的完美滑動。」

「噪音不對」就是這麼來的。

「解決該問題的方法是設計新的高密度聚乙烯滑鼠腳墊。將腳墊行動到滑鼠底部更加邊緣的部位,這樣就能夠提供更好的體驗,研究結果證明,幾何學原則是影響新 Magic Mouse 體驗最重要的因素。」在設計了幾個新的腳墊方案後,研發團隊篩選出了最合適的方案。Ternus 向我們解釋了他們如何完成篩選:

「將工程和設計團隊的核心人員聚在一起觀察這些設計樣本,當他們一致地說出『就是這個,聽起來真不錯!』的時候,我們就採用那個方案。」

這樣的程序會不斷在其他議題上進行。「儘管從事了那麼多年的 Mac 研發,我們仍有很多事情要做。這個工作就像是雲霄飛車,一趟跑完,您又會跑到入口再來一次。要做的事太多了。」

可想而知,下一代 iMac 的開發已經啟動了,但他們沒有向 Steven Levy 展示那一台。

 

(本文編譯自 Medium,由《愛范兒》授權轉載;首圖來源:Apple

延伸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分享和文章,請幫我們按個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