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長得像 UFO 的東西其實叫做手盤鼓(Handpan),作為一款樂器,它的歷史才僅僅不過十年,卻在近幾年中受到街頭藝人乃至職業音樂人的追捧,也被越來越多的音樂作品改採用。
手盤鼓為何如此受歡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結構簡單,只需要透過用手敲擊就能產生聲音。手盤鼓結合了印度陶罐鼓與鋼鼓的靈感,中央的凸起部分與周圍的 8 個凹槽能使它發出不同的音高與特別的音色。

但是,最初的手盤鼓在製造上很麻煩,直到現在仍然需要大部分的人工手作,每年的產量非常少。所以為了獲得不同的音符,就需要製作不同尺寸的手盤鼓,於是來自西班牙的兩位音樂人將它變成了一個全新的數位樂器:Oval。
Oval 外形與傳統手盤鼓相似,內建了數位控制器,可以建立與修改每個凹槽所產生的音調與音階,同時可以製作播放樣本,傳輸到其他的裝置進行加工。這樣,使用者就不必因為樂器本身的限制而重複購買更多的手盤鼓了。

每一個凹槽都被設計成了多重感應觸控板,壓感感測器會感應到使用者敲擊的手速與位置,傳輸給控制器,使用者不僅可以自由控制,甚至可以透過表面的 LED 燈光來學習演奏。傳統樂器與數位結合,這就如同注入了無限的可能性。
Oval 的外形設計也是對傳統的一種突破,傳統手盤鼓大多看起來比較「笨拙」,外表鋼鑄,內部中空。Oval 則透過壓克力與鋁土礦等材料將外殼重新設計,讓手盤鼓變得更符合人體工學。

當然,硬體上的突破是有限的,Oval 更有趣的地方在於透過手機 App,能給它帶來更多的想像力。剛才提到使用者可以記錄自己的創作、改變樂器的音調,還可以上傳下載使用者設定、調整樂器靈敏度、挑戰更多的曲目等等。

也許是因為 Oval 本身就是一個來自現代的樂器,讓它帶有與技術結合的基因,也正是這些技術才不斷推動現代音樂,尤其是電子音樂的前進。
幾個月前,Oval 選擇在 Kickstarter 上進行群眾募資時,短短幾天便受到了大量關注,48 小時獲得了 600 位支持者,最後超過原來目標三倍多,募得了 37 萬美元。

所以,Oval 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它本身而已,而因它是有意義的,就像越來越的多的領域需要借助技術。
這種借力不止於高山仰止的前衛藝術,也不會無腦地聚眾在所謂 O2O 的衣食住行。但它也許無法入境隨俗,帶不來流量,但與創造力結合,與想像力碰撞,會帶來影響深遠的改變,在這些真正有意義的地方,我們還有很多機會。
(本文由《36Kr》授權轉載;首圖來源:Oval on Rakunew)
延伸閱讀
- 探索世界的新方法,Mogees 讓任何東西都能成為樂器
- The ONE 智慧鋼琴,結合 App 與鋼琴讓你自學鋼琴不求人
- 激發音樂魂!看不懂五線譜也能作曲和演奏的Artiphon INSTRUMENT 1
36Kr
更多關於 36Kr 的文章 (所有文章)
- 不看臉只憑聲音?《Rolltape》App 主打社群語音通訊 - 2016-04-26
- 穿戴式硬體商 Zepp 發表足球感測器,搭配《北看台》錄製業餘比賽 - 2016-04-21
- YouTube 推全景直播服務,Coachella 音樂節上首次亮相 - 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