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為漫畫家在今天或許沒有那麼困難了。想想當初火熱的《臉萌》,您可以非常容易的捏造一個人物的形象;那麼將這些功能放大一點,提供更多的場景和形象角色,是可以滿足很多完全沒有美術基礎的人對於漫畫製作的需求的。
當然,想要做出有特色的作品來還是有一定的門檻,而降低使用者 UGC 門檻的任務就交給了這些希望讓人人成為漫畫家的中國創業公司身上,比如漫畫生成器《捏捏》、漫畫貼紙 App《元氣彈》以及 36Kr 之前報導過的《塗手》等。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觸漫》(Touch Manga),一個漫畫製作工具。《觸漫》的漫畫製作方式跟一些 H5 製作工具非常相似,最終漫畫的展示方式也是半動態化的。比如下圖的貓抓是有抓人的動作的,這樣的動態素材在《觸漫》中也不少,筆者將這個特效重複堆疊之後,產生有著不錯的的「鬼畜感」。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產品在漫畫展示方面有一些細節沒有處理好,動態的素材庫也沒能將動態這個特點支撐的非常好,比如上圖的貓爪在筆者發現堆疊會有「鬼畜」效果前,自己就很難找到一個合適的使用場景。這也導致在《觸漫》首頁推薦的漫畫作品,其實跟一般的靜態漫畫感官差異並沒有非常明顯。不過好在他們產品更新夠快,每兩週就會迭代一個版本,或許在後續能將產品打磨好。
目前《觸漫》上線四個多月以來已經累積了 30 萬的註冊使用者,每日活躍人數約有 10 萬,這些活躍使用者每天大約每天能產出 2 萬條左右的原創漫畫內容。《觸漫》聯合創辦人黎檸表示接下來的工作是繼續在漫畫工具化方向努力,讓漫畫製作更加簡單,同時也會增加遊戲化的激勵方式來鼓勵使用者在平台上進行創作。其針對遊戲化方面的新版本將在最近上線。
除了產品工具化繼續打磨,《觸漫》還會採用選秀的方式來挖掘平台上優秀的畫手,其他平台上的資深畫手也在接觸中,最終的商業模式也會落地到這些畫手產出的 IP 上去。
在筆者看來,在挖掘使用者 UGC 能力上,只搭建一個平台或者提供一個工具是不夠的,更加重要的是使用者能不能透過這個平台和工具自由的表達,完美的產品形態應該是讓使用者在一個限定的框架下不會感到拘束。而現在的《觸漫》在這一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
《觸漫》團隊約有 30 多人,不少有駭客,MAKA、網易、4399 等背景,他們已經獲得了上海創豐資本 500 萬天使融資 ,目前在接觸 A 輪。
(本文由 36Kr 授權轉載)
延伸閱讀
36Kr
更多關於 36Kr 的文章 (所有文章)
- 不看臉只憑聲音?《Rolltape》App 主打社群語音通訊 - 2016-04-26
- 穿戴式硬體商 Zepp 發表足球感測器,搭配《北看台》錄製業餘比賽 - 2016-04-21
- YouTube 推全景直播服務,Coachella 音樂節上首次亮相 - 2016-04-21